在创新驱动引领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,为加快推进我省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,省财政坚持“资金+基金”“基地+基金”“科创+产业”,2017年以来累计安排资金400多亿元,综合运用补助、贴息、奖励、基金、减税降费等方式,支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。
一是加大投入推动规模质量上台阶。2017年,省财政整合设立了“三重一创”、制造强省等专项引导资金,5年来累计安排资金378.7亿元,年均安排75亿元,较“十二五”期间增长50%以上。在财政政策资金的加持助力下,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.1%、居全国第三位,全省战略性新兴产值年均增长17.3%,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.9%,工业经济、数字经济、制造业增加值先后迈上万亿元台阶。
二是投向精准实现产业新突破。先后支持64个重大专项、46个重大工程、26个重大基地建设,打造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229户,认定“三首”产品1149个,建成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210家、省重点实验室175家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4家,构建重大项目、重大专项、重大基地、创新研发、全链条产业生态体系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省以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、智能语音、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产业特色日益鲜明,人工智能、新型显示器件、集成电路、先进结构材料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。
三是创新方式催生企业新活力。坚持抓大、培优、扶小、育新相结合,结合项目特点,综合运用补助、贴息、奖励、基金等方式,差异化定位、各有聚焦侧重。聚焦重大项目,“三重一创”资金累计安排11.5亿元,持续支持439个总投资额亿元以上的新建项目;“一事一议”方式累计安排16.2亿元,支持长鑫存储、晶合晶圆、江淮大众、滁州惠科、安大集成电路等5个引领性项目建设。聚焦企业培育,支持连续5年举办“创响中国”“创客中国”双创大赛,实施“个转企、小升规、规改股、股上市”行动,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优质企业,发展壮大龙头企业。聚焦集群发展,累计安排奖励资金43.6亿元,支持27个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,支持各地利用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、技术创新等综合优势发展特色主导产业。聚焦撬动放大,注资143亿元设立300亿元规模的“三重一创”产业发展基金和200亿元规模的中小企业(专精特新)产业发展基金,支持实施总融资规模1000亿元的制造业融资贴息专项,推进补链固链强链延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