珩琅山下景色新
美丽的千家基
湾沚区南端的红杨镇境内,有座山势雄奇、景色怡人的珩琅山。千家基自然村就位于珩琅山脚下,村庄林木葱茏,山水相映,春夏秋冬景色各异,一派原生态的四季风光。
枣香“千家基” 悠悠珩琅山
千家基,是红杨镇珩琅山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,从其名字就可窥见其历史悠久。据记载,明清时期这里居住着上千户人家,那时的千家基地域广阔,村庄繁荣。
千家基流传着一个传说:相传很久以前,这里原本只居住着十几户人家,后遇大灾年,珩琅山的神仙在半山腰罗汉肚处开了一口石锅石洞,石锅出油,石洞冒米,源源不断向外细流。消息传出后,四里八乡人纷纷赶来取油取米,有的就在这里定居下来,一时超过千户,此地便命名为千家基,又名千家集。
“千家基历史悠久,村里的枣树是这里的一张名片,我们现在致力于打造以枣树为龙头的乡村旅游文化品牌。”红杨镇政府宣传委员张骥介绍说。
在千家基,农户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树龄三、四十年以上的枣树。春天,整个村庄飘着淡淡的枣花香;每年八月,成熟的枣子像玲珑的灯笼缀满枝头。“以前的人会到珩琅山求子,留下栽枣树习俗,祈求早生贵子、多子多福、日子红火。”张骥说。
留住乡情、铸就乡魂,是千家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打造美丽乡景成了有力抓手。红杨镇政府委托苏州大学对千家基自然村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,珩琅山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承担了千家基美丽乡村建设公益项目。合作社和千家基村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,对设计方案提出修改完善建议,尤其在项目建设中保留了富有特色的“乡景”“乡情”“乡魂”,让乡土记忆培植乡土情怀。
“村里还有一株树龄百年以上的‘枣树王’,村民专门砌了树池,并且挂牌宣传保护起来,他们把这些枣树当‘福’树。”张骥介绍说。
千家基所属的珩琅山村地理条件优越,除了背靠珩琅山外,青弋江绕村而过,境内有白鹭、野生扬子鳄两个保护区,曾获得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”称号。除此之外,全村6300多名村民中,百岁老人1人、90岁以上老人32人、80岁以上老人274人,是远近闻名的“长寿村”。
“我们想利用好这些自然和地理条件,打造‘长寿村’品牌,擦亮乡村振兴金字招牌。”珩琅山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组组长蒋中宝向记者介绍说。2021年12月,蒋中宝来到珩琅山村任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负责人,开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试点工作。“村班子带领大家成立合作社,搞项目,搞经营,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。”蒋中宝介绍。
在蒋中宝的办公室里,“珩琅山长寿村”的商标特别醒目,珩琅山的山形、古塔、白鹭、稻田、民居等当地符号,在蓝绿之间,掩映和谐。
“我们去年申请的‘珩琅山长寿村’商标已经通过了。我们要让珩琅山、千家基长寿村的名号打响出去。”蒋中宝坚信,不久的将来,“长寿村”的农产品将走出珩琅山,走进千家万户。
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稳起步、快发展
2022年,珩琅山村种植再生稻1065亩,实现“零”的突破,蒋中宝介绍说:“珩琅山村由于较偏远,科技水平较落后。为确保产业首战成功,我们找区农技推广中心将珩琅山村作为服务重点,多位农业专家多次来珩琅山村,召开种粮大户见面会、培训会,面对面交流,指导生产,发放‘再生稻种植明白纸’,让大户们吃下‘定心丸’。”
为了更好推广再生稻种植,湾沚区农技推广中选定了蒋海新、董得喜等4个服务对象,为珩琅山村种植户提供一对一指导。“人努力,天帮忙,去年再生稻头茬亩产达到1400斤,二茬达到700斤。相比种植单季水稻,每亩至少增收500多元。”蒋中宝说。
2022年2月18日,芜湖珩琅山村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,同年5月,隶属于合作社的“芜湖珩琅山村供销社有限公司”成立。打造“万亩高品质粮油生产基地”成了合作社的目标。
为此,合作社将农户流转在村里的4800亩土地,按“保底+分红”模式经营,同时成立了八个经营部,村干部分工各负责一块。这是珩琅山村农业专业合作社独家创新。
同时,珩琅山村还试种了700亩被誉为“江苏最好吃的大米”的“南粳46”,开展了水稻机抛秧试验、油菜机栽秧试验,在吴和平田块引进优质水稻“万香丝苗”试验,组织大户到朗溪县水稻新品种考察观摩。今年,合作社牵头,全国劳模、中国好人杨良金联系到“杂交油菜之父”李殿荣,从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引进了油菜优质品种“秦优1718”。“这种油菜品质好,富含不饱和脂肪酸,有‘东方橄榄油’的美誉,今年在det365娱乐场所官方网_365bet网上娱乐平台_office365桌面应用是首次推广。”蒋中宝说,“秦优1718”大家还没有见过,但在珩琅山村一次性种植达3000多亩,充分证明了村民们对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信任。
发展有激情、干部负责任、群众有干劲,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,珩琅山村真正做到了“群众有求必应、党组织一呼百应”。谈起2023年的目标,蒋中宝充满希望:“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打造好‘长寿村’‘枣香文化’‘万亩高品质油菜’等金字招牌,最终让珩琅山村的发展惠及每一位村民。”
芜湖日报记者 花磊 文/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