鲍寔 (1882—1940)
鲍寔 (1882—1940)名文秀,字筱斋,祖籍徽州,生于芜湖。寔幼聪颖,奋志励学,为前清拔贡,诗词文章,书画医学,造诣较深,少年才华,享誉芜湖。辛亥革命后,任省教育科科长。1922年,任定远县县长。热心乡土文献收集整理,将芜邑流行百余年、行将式微的乡乐,邀集遗老,亲参弹唱于银筝铁板缓歌之中,网罗散佚,润色文词,考订音律,律汇成集,定名为《湖阴曲》初集。民国3年(1914),芜湖文庙修葺告竣,名士彭荟庵、濮秋澄等向县政府倡导修志,荐鲍寔担任主纂。鲍对旧志精研考订后,体例沿旧志之优点,认为“志不同于正史,史重善恶贬褒,志则以资料见长”,以“条目体现志书”之特点,全面收集芜湖近百年来的社会、经济、政治、文化等史料。民国《芜湖县志》编纂,历时4年,着60卷(8册),民国8年(1919)告成,付印3000套,较昔日所撰之旧县志为优。民国11年(1922),鲍寔母逝返乡。在家以编书教学行医为业,撰有《修篁轩医学随笔》,对祖国医学针灸、汤液之理论,有其独见之处,认为“西医治标,中医治本,两不相妨,可交相为济”,“此时乐得相资互证,将来不难殊途同归”,深信祖国医学,必发扬光大。晚年,在一方竹林之乡朴老巷租屋行医。闲时,以歌、棋、书、画为乐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携家眷去徽州。在芜藏书,为日伪所焚,仅存《湖阴曲》初集、《修篁轩医学随笔》。民国29年(1940)病逝于休宁,遗作 《浪迹偶吟》诗稿,抒发颠沛离乡之忧愤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